肚子发胀如鼓、嗳气频作?中医看腹胀,多与脾胃升降失常、气机阻滞相关。辨证分型调理,让胃肠气机 "动起来":
一、脾虚气滞型
典型表现:饭后腹胀明显,伴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软、四肢乏力,舌淡苔白。
调理关键:健脾益气 + 促运化
食疗:山药莲子煮粥,健脾又养胃
穴位:按揉足三里、中脘穴,每穴 3 分钟
运动:餐后 1 小时慢走,助脾胃运化
二、肝郁气滞型
典型表现:腹胀随情绪波动加重,伴胸胁胀闷、嗳气反酸,舌边红。
调理关键:疏肝解郁 + 理气消胀
代茶饮:玫瑰花配陈皮,沸水冲泡
按摩:沿肋骨从腋下向肚脐推擦 10 次
情志:深呼吸冥想,减少焦虑伤肝
三、食积阻滞型
典型表现:腹胀拒按、口气重、大便酸臭,舌苔厚腻。
调理关键:消食导滞 + 通腑气
药膳:炒麦芽加山楂煮水代茶
手法: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 5 分钟
饮食:暂时停食油腻,改喝小米粥
四、湿热蕴脾型
典型表现:腹胀伴灼热感,口苦、舌苔黄腻、小便短赤。
调理关键:清热利湿 + 调气机
食疗:冬瓜薏米煮汤,清热又利湿
中成药:遵医嘱服加味保和丸
禁忌:忌辛辣甜腻,防助湿生热
日常防胀小贴士:
细嚼慢咽,避免吞气
少食豆类、洋葱等产气食物
久坐后起身活动,促胃肠蠕动
中医调胀重 "辨因治本",若腹胀持续或伴剧痛、黑便,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变。